環境清淤有兩個含義。一方面是指以改善水質為目的的排沙工程。另一方面,在清淤過程中盡量避免對水環境的影響。環保疏浚的特點是:(1)疏浚設備應具有較高的定位精度和開挖精度,防止滲漏和超挖對原土的危害;(2)在疏浚過程中,應避免擾動和擴散,避免對水體BOD的二次污染。不應造成Y,降低水體渾濁度,控制施工機械噪聲,不應干擾居民的正常生活;(3)棄泥場應遠離居民區,并在預防的途中。交通二次污染。
施工方法
1、圍堰
每一分段施工長度初擬為200~300米左右,圍堰采用袋裝砂土疊筑,迎水面鋪編織布(彩條布)防滲并用袋裝砂土壓蓋,袋裝砂土疊筑時須做到排列密實、整齊。圍堰頂寬0.6米,兩側邊坡1:0.75,圍堰高度應比正常高水位高出0.5~1.0米。
2、抽水
采用Φ120污水泵日夜不停地抽水。
3、清理
圍堰內水抽干后,先用吸污泵將表層淤泥直接吸到罐車上,運至卸土點堆放;下部渣土(含垃圾、石塊)采用人工清理,然后吊運至岸上臨時堆放點利用渣土車外運至卸土點 堆放,對于局部工作場地允許的地方直接用反鏟挖掘機挖河底淤泥和渣土,渣土車裝運至卸土點。 每一分段的河底清理后,須經業主和監理測量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分段的施工。
一是中小河流流域氣候條件變化快,缺乏監測設備,沒有預測技術,人員投入少,能力不足,河道清淤公司防洪難度大。
二是中小河流地質地貌情況復雜,洪水同時伴隨著泥石流產生。
三是中小河流治理的資金投入不足。
四是為了追求眼前的經濟利益,一些地區盲目開發、亂采礦石、攔河設障、擠占河道。
五是防洪標準低。為了節約資金,防洪標準一般是三到五年一遇的洪水,防洪能力不足,遇到一些極端情況,就容易發生水災。
中小河道工程量偏小,這些前期工作很容易被忽視,但實際上先進行一些容易的前期工作對全部工程的順暢施行并得到預期作用會有極大的協助。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淤積的數量、規模、底泥的性質和周圍的條件確定包括清淤、運送、淤泥處置和尾水處理等首要工程環節的技能計劃,量體裁衣挑選清淤技能和施工配備,妥善處理處置清淤發作的淤泥并避免二次污染的發作。因為近些年港口、航道、內河以及湖泊清淤工程很多,疏浚、清淤技能得到長足發展,配備才能也大大提高,但可以進入中小河道的專用船舶和設備卻并不多見。